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缘观” 相关资源

編年類
道家類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中觀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力争㨿二十/一日日录)嘉王頵以尝奏刘育本府医药祗应待罪
诏答曰执伎贱工取其方术非 缘观
行之举曷累知人
之明奚烦抗章至自分咎可趋奉朝请如故
癸丑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张谔兼
直舍 (第 40a 页)
若言道性命为无有中有应感若言道性令
为有者而实寂泊以是当知道性之有非世
间有道性之无是谓妙无何等因 缘观
于妙
有即是应感法身之端岩茂发起超绝三有 …… (第 010b 页)
虽有其质不同凡有以是因缘谓为妙有善
男子以何因 缘观
于粗无粗无即无无感无
应空处寂漠豁然而已谓为粗无善男子以
何因 (第 011a 页)
缘观
于粗有若粗有者即是质碍以碍
著故谓为粗有善男子若能善知遍此四意
分别体相当知此人已得知非有非无以何 (第 011a 页)
实寂泊以是当知道性之有非世间有道性
之无非世间无是谓妙无何等因 缘观
于妙
有即是应感法身之端严茂发起超绝三有
虽有其质不得同凡以是因缘谓为妙有善
男子以何因 (第 011b 页)
缘观
于粗无粗无即无无感无
应空处寂漠豁然而巳谓为粗无善男子以
何因 (第 011b 页)
缘观
于粗有若粗有者即是质碍以碍
者故谓为粗有善男子若能善知遍此四意
分别体相当知此人巳能得知非有非无以 (第 011b 页)

经说。世间受生皆由著我。若离著我则无世
间受身生处。又如经说。缘觉性人不解四谛
法门名字。直籍事 缘观
生无我。便断诸结过
诸声闻。于此直作无我观中。虽不作其四谛
别解。如此观时具有四谛。谓彼所观有漏报 (第 0837a 页)
 饮食汤药」
#+END_VERSE


又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能除八万四千病
根本。此之八万四千皆从四病起。一贪。二
瞋。三痴。四三毒等分。此之四病各分二万一
千。以不净观除贪欲二万一千烦恼。以慈悲
观除瞋恚二万一千烦恼。以因 缘观
除愚痴
二万一千烦恼。总用上药除等分病二万一
千烦恼。譬如宝珠能除黑暗。般若波罗蜜亦
能除三毒烦恼病 (第 0986c 页)
论。惠即我见故不别说。

述曰。惠与我见
非二并故。五十五说。见世俗有。即惠分故。
馀别有性 问惠 缘观
察事。此识言惠俱。
(第 0396c 页)
缘观
察事。此俱应有定 答任运亦推
度。此识说惠俱。深专一境有定生。此俱故
无定 问二 (第 0396c 页)
缘观
察事。任运惠得生。任运
既无定。应不 (第 0396c 页)
缘观
察 答定境加行必惠
缘。定得 (第 0396c 页)
缘观
察。有惠之境定.不定故。此识
俱无有定。虽同 (第 0396c 页)
缘观
察。而惠宽定狭。故此
无定。

论。善是净故非此识俱。

述曰。第二简善。其
善十一体非染故非与此俱 (第 0396c 页)

山万水。如何登陟。师曰。青霄无间路。到者不迷机。

*** 同安志禅师法嗣

**** 鼎州梁山 缘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益
阳水急鱼行涩。白鹿松高鸟泊难。问。家贼难防时如
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第 0286b 页)
则能无
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法身无知
故,则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是真实智
慧也。虽知就 缘观
总、别二句,莫非实相
也。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
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 …… (第 0007a 页)
刹那以为一念。』此依经、论汎解念也。今时
解念,不取此时节。但忆念阿弥陀佛,若总
相、若别相,随所 缘观,
径于十念,无他念想
间杂,是名十念。又云:『十念相续者,是圣
者一数之名耳。』但能积念凝思,不缘他事 (第 0011a 页)
法忍。亦有四种。一缘教故。
得无生法忍。谓一切凡夫。及十信位人。读大
乘经论。作无生解。即是闻慧。二 缘观
得无生
法忍。谓十解已上乃至十回向。谓作三无性
观。解万法无生。即是思慧。三證理得无生法
忍。谓初地 …… (第 0087a 页)
名异也。起信论三心。既在十信终发。当
知。观经上品上生。即在十解初心明矣。言至
彼得无生法忍者。此是 缘观。
得无生法忍也。
若如远法师判四地菩萨是上品上生人者。
宁得至彼不经时节即悟无生法忍也。四地
至八地。 (第 0087b 页)

* 鄂州灵竹守珍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 洪州同安志和尚法嗣二人

* 朗州梁山 缘观禅师(一人见录)
陈州灵通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襄州广德延和尚法嗣一人

* 广德周禅 …… (第 0398a 页)
从何来。曰恁么即入诸境
去也。师曰。龙头蛇尾汉。

******* 前洪州同安志和尚法嗣

朗州梁山 缘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曰。资杨水急鱼行涩。白鹿松高鸟泊难。
问大众云集白鹿一句请师阐扬。师曰。近 (第 0406c 页)
见录)
* 眉州黄龙继达禅师法嗣一人

* 第二世黄龙和尚(一人见录)
* 朗州梁山 缘观禅师
法嗣一人

* 郢州大阳山警玄禅师(一人见录)

第十世

* 天台山德韶国师法嗣 …… (第 0418c 页)

相。问国内按剑者是谁。师曰。昌福。曰忽遇尊
贵时如何。师曰。不遗。

******* 前朗州梁山 缘观禅师
法嗣

郢州大阳山警玄禅师。僧问。丛林浩浩法鼓
喧喧。向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他无个消息
争肯应当。 (第 0421b 页)
 郢州大阳山坚禅师 襄州石门山遵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襄州广德山第二世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荆门军上泉院吉禅师
  鼎州梁山 缘观禅师
法嗣(六人见录)
 鼎州梁山第二世岩禅师
 潭州云岩山清眺禅师 澧州药山利昱禅师
 鼎州罗纹得珍山主 (第 0423b 页)
观。三遍筹量观。四遍审察观。六事差别所缘
观者。一义所 缘观
二事所 (第 0501c 页)
缘观。
三相所 (第 0501c 页)
缘观
四分所 (第 0501c 页)
缘观。
五时所 (第 0501c 页)
缘观。
六道理所 (第 0501c 页)
缘观。

作意者。谓七种作意。一了相作意二胜解作
意三远离作意。四摄乐作意五观察作意。六
方便究竟作意。七 (第 0501c 页)
有无行性真如理遍。说一切有。此则
同许佛性论五义。故说佛性。宝性论三义
说遍。约如理故。又云。若无因 缘观
得成者。阐
提之人应有此观。准此即许是无行性。况彼
自许如心本有。无漏无。既是先无。无漏无
因。后从 (第 0413c 页)

非无因缘。若不由于此二事成观无因缘。如
阐提人无涅槃性。应得此观。而一阐提既无
此观。故知定须因 缘观
方可现。宝性论同。又
宝性论三云。佛性正因于不定聚众生能作
二种业。一见世间厌苦故。二见涅槃悕寂乐 …… (第 0441a 页)
观。非无因缘。若不由于此二事成观。无
因缘。如阐提无涅槃性。应得此观。与一阐
提既无此观。故知定须因 缘观。
方可现无
性。既不许有观。明知无性不得作佛。又亦同
涅槃第九云。大涅槃光入于一切众生毛孔。
而能作菩 (第 0448c 页)
不一异也。】

「章。一一别證者。」
【明内名彼法性也。】

「章。即可通为二观能断者。」
【通总别 缘观
也。据證住一
一行也。诠谓唯识无我等观。證谓于一一法真理皆
可知故。】

「章。由脩此二者。」
【谓 (第 0189b 页)
非正义不可依据。若能观识因唯第六。
瑜伽第一云。能离欲是第六意识不共业故。
通真俗三智。馀不能起行总 缘观
理趣入
真故。瑜伽又云。审虑所缘唯意识故。第七
由他引亦为此观。通中.后智。佛果通八
识能为唯识观。 (第 0261a 页)
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
依修慧随伺察行门观分三。一立因。二显果。
三结。四总结 第二明六事差别所 缘观

五。一总问。二引经略答分三。一标。二释。三
结。三别释经句。四总结。五明立六事意趣
 别释分六  (第 0877b 页)
。二观
粗因。三观非不定。感生因缘亦名为生。谓爱
取有即细因缘。其生因体亦名为生。谓是生
支。即粗因 缘观。
由有细生而有老死。亦观由
粗生得有老死。当来老死。细生为因。未起果
故。现法老死粗生为因。现起果故。 (第 0056b 页)
 方便瑜伽。以作意胜解慧为性。

三事观者。有相。谓所缘事 寻思。是能缘事。

四行观。如对法第九。及声闻地说。

六事差别所 缘观。
一者苦无常等差别义。在
见道前方便 二事者。谓诸事作用。集有生。
苦有因等 相者。谓灭谛体相 品者。 (第 0088c 页)